尤物书屋 - 历史小说 -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- 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不咱们走?

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不咱们走?

    大乾的官员们,尤其是一些中低层的官员们,因为大乾的快速扩张,思想教育在很多时候是完全跟不上的。

    楚行的主要精力又在军队建设上,难免疏漏了官员的教育。

    所以这帮人对于大乾,压根就没有什么忠诚可言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,就有人偷着拿着绳子溜出府城,然后跟明军透漏了大量的救民军情报。

    再然后就成了官兵的刀下之鬼。

    他们死不足惜,不管是大乾王国这边还是明军那边,对于叛徒都不可能有什么好感,但是他们逃出城后却是向明军透露了大量的情报。

   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内此时并没有正规军守城,有的只是三四百人的治安军以及大量青壮。

    “治安军?不就是救民军里的衙役乡勇之流嘛!”听闻城内并没有救民军的正规军后,城外的明军将领们信心瞬间大增。

    这些从东边儿一路原来的明军,在路上的时候也是听闻过诸多官员救民军的情报了,这些情报大多是出自武之文之口,以及一些传言,这些传言里都是着重提到了一件事,那就是救民军的火器犀利。

    再加之武之文的惨败,青州府和莱州府相继失陷,导致已经是没有多少明军会轻视救民军的火器了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重视的也仅仅是救民军的火器而已,同时还有许多人抱着同样的一个观点,那就是认为救民军不过是靠着区区火器之利而已,其他方面应当是不怎么强悍的,而且火器使用多有不便,临敌不过数发而已,打仗的时候只要己方能够冲上去rou搏,定然能够大破贼军的。

    当初武之文定然是傻乎乎的站在原地和救民军比拼中远程火力,才会导致的惨败。

    他们并不知道,实际上武之文率领部和救民军作战时,所遭到的数次惨败里,固然有着因为救民军火器犀利的缘故,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他们挡不住救民军的长矛、刺刀冲锋。

    基本上大规模的战役里,救民军的火器虽然表现出色,但是奠定战局的往往还是rou搏冲锋。

    比如不久前的王徐寨前所城战役里,骑兵的墙式冲锋,第二野战兵团下属第五千户所对周武宪所部发动的rou搏反击。

    中军突击队和第一野战兵团联合发动的rou搏冲锋。

    这一系列的残酷的,以密集队形发起的rou搏冲锋,实际上才是数次奠定胜局的最关键因素。

    火枪和火炮虽然作用也大,但是从理论上来说,依旧不是决定性的因素!

    但是为何明军会有救民军火器犀利,rou搏渣渣的印象呢,这是因为救民军的火器部队表现的实在太抢眼。

    枪炮嘛,这打起仗来声势是相当威猛的,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,救民军的所有胜仗都是火枪兵和炮兵打的,其他兵种都是打酱油的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这种错误,而且还是大错特错的!

    救民军里的rou搏战主力,可是长矛兵,尤其是重甲长矛兵,那更是救民军正规军部队里的核心主力。

    比如火枪兵在战斗之中的近距离齐射,实际上都是为了重甲长矛兵的冲锋创造有利条件!

    从诸多战例上都可以知道,救民军最强悍的并不是火枪射击,炮兵射击之类的,而是长矛、刺刀冲锋!

    众所周知,救民军是一直都喜欢在野外进行交战,而不愿意玩防守作战或者攻坚战,因为只有这种野外的正规决战,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救民军的刺刀、长矛密集冲锋的威力来。

    同时也能发挥火枪、火炮的威力。

    但是这种事,外人往往是很难清楚的了解到的,如今甭管是已经战败还是没有和救民军接触过的明军,都只是片面的认为救民军火器犀利,只是火器犀利而已!

    而救民军的火器部队,大多都是集中在他们所谓的几个野战兵团里!

    对于救民军的番号,明军也是略有了解的,知道救民军有几个名曰‘野战兵团’的部队,而这些部队里都拥有大量的火器部队。

    但是治安军只是一种类似于衙役、县勇之类的辅助军事力量而已,断然是不可能有什么火器的,即便是有估计也没多少。

    知道了城内的救民军只是一群衙役、县勇、民夫之后,城外的明军也是不愿意继续等下去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大早呢,就是派遣了好几百人跑到城下,尝试着发动进攻,用以试探城内救民军的虚实。

    恩,最主要的就是看看城内有没有救民军的火器部队,如果有的话数量多不多?

    如果城内有众多救民军的火器部队,他们二话不说掉头就走,救民军的火器犀利,他们目前兵力也就千把人,打起来的话很容易吃亏,万一要是死伤甚众就不好办了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,他们宁愿等多一两天,等到后续部队上来后再对莱州府城发动反攻,毕竟莱州府城就在这里,想要跑也跑不了。

    但是如果城内并没有大量救民军的火器部队的话,那么他们可就得好好谋划正式攻城了,兴许一个搞不好,他们就能够轻松打下来莱州府城呢。

    而接下来的情况让对面的明军将领们看了惊喜不已,他们派遣的几百人竟然是一路冲到了城墙下,甚至都有人开始爬上城头了,但是城内的救民军依旧没有开枪开炮。

    虽然说这一次试探性进攻最后以失败而告终,并且还则损了二十来人,但是却无法掩饰明军将领脸上的喜悦之色。

    这都是功劳啊,天大的功劳啊!

    城内救民军不过是数百老弱,而且战力羸弱,刚才自己不过是派了几百人去试探攻击而已,就差一点打下来了,等下如果加一把劲的话,岂不是能够轻易拿下莱州府!

    这可是相当于白捡的功劳啊,而且还是天大无比的功劳!

    救民军连续攻陷青州府和莱州府,而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什么人能够取得什么大胜呢,更别说攻克莱州府城、青州府城这种大胜了。

    也就是听说前些时候北边的友军拿下了王徐寨前所城!

    但是王徐寨前所城岂能和莱州府城相提并论的?

    那不在一个层次好不好,一个又小又破的土城,岂能和一府府治所在相提并论的?

    北边的友军不过是拿下了一个王徐寨前所城而已,但是自己这边如果拿下了莱州府城的话,定能大大的在上头,甚至是在巡抚大人面前露个脸,届时升官发财不是梦!

    此时莱州府城下的这些明军前锋,都还不知道北边的明军已经溃败了,毕竟距离王徐寨前所城战役过去也就三天而已。

    而且北边的明军溃败之后,连逃命都来不及,那里有时间和心情向西边的友军报告自己打了一个大败仗啊。

    至于小道消息也没有,因为两地相距数十里,而且很关键的是,当时王徐寨前所城附近是双方大军的决战战场,闲杂人等根本就不敢,也无法靠近。

    当时王徐寨前所城附近,乃至包括王徐寨前所城城内,实际上都没有什么普通民众了,即便是有也是瑟瑟发抖的躲在家里而不敢出来。

    所以,如果要从小道消息得知王徐寨前所城的战事结果,怕是还要等好几天呢。

    因此北路明军的溃败,丝毫都没有影响到东路明军的信心,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北路明军溃败了。

    当天上午时分,城外的明军就是兴匆匆的提前用过午饭,准备让将士们酒足饭饱后就是开始发动对莱州府城的总攻,谋取一个巨大的功勋。

    城外明军的动静,自然也是让城内的齐岐山等守城官员、士兵们所看到的。

    站在血迹未干的城墙上,齐岐山的脸色不是很好看,哪怕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守住莱州府城太久,但是也是没有想到仅仅是第一天呢,就是要面临着城破的危险。

    早上的那一场战斗,对于城外的明军而言只是一场试探性进攻而已,但是对于救民军而言,这却是一场极为难受的防守作战。

    他们拼尽了全力,才是把这些明军给赶下城头!

    然而明军虽然撤退了,他们却是给救民军这边留下了五六十人的伤亡!

    别看伤亡数量不多,但是死伤的却都是治安军的将士,这对于治安军而言,可谓已经是伤经动骨了。

    毕竟治安军一共也才四百人不到而已!

    “齐大人,现在我们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如今明军总攻在即,此战怕是不好打啊!”

    “不错,即便是受得了这一次,怕也是守不住第二次了!”

    听着麾下官员的恐惧之言,齐岐山回头环视众人众人,然后盯着众人朗声道:“我大乾禀天命所立,民心所向,国力日盛,伪明望风而逃,我等身为大乾官军断无怯战之理,遇敌即战!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停顿了下,然后深吸了一口气,一脸的大义炳然道:“城内诸将士不愧为我大乾精兵悍将,方能不负大王厚望,百姓期许,于晨间悍然击退贼兵进攻,斩获甚众,一战灭明军威风,一战煞明军士气,本官定为尔等亲书捷报程报御前!”

    众人听着他的话,好几个人的腿都已经是开始颤抖,甚至要站不稳了!

    这个齐岐山,这是要干什么,说的这么大义凛然,这是要让他们继续死守下去吗?

    你自己想要死,别拉上我们啊!

    此时只听齐岐山继续道:“今日强敌兵临城下,我等本该杀身成仁,博一世清名,然我等身为大乾臣子,岂能因一己私名而枉顾国朝危局。

    如今大王正亲率大军披星戴月赶来,不日即将赶到与当面明军决一死战,然我大乾兵少将寡,尔等万万不可有求死之志,应当留待有用之身为后续决战出一份力。”

    言罢,他长叹一声:“今日我等身死而不足惜,惟恐坏大王歼敌大计啊!”

    众人一听,好几个人心中同时想要骂娘:我草,说的这么诡异,直接说逃跑多好啊,光听你前面的话,还以为要死战不退呢!

    吓死你爷爷了!

    齐岐山的这一番话,说的那叫一个大义凛然,听的众人一愣一愣的,刚开始听的时候,还以为他是要众人死战不退,打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呢,但是没有想到,这话锋一转,就是说到了要逃跑然后为大王的征战大业继续奋斗!

    既然都这么说了,他们自然是脸上瞬间就浮现了喜色,然后异口同声道:“大人英明!”

    听着这话,齐岐山微微点头,露出一副尔等深得我心的表情!

    但是实际上,他现在的心情并不算好,这都打算逃跑了,心情自然是好不到那里去。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