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物书屋 - 历史小说 - 三国:汉中祖在线阅读 - 第一百四十八章再见

第一百四十八章再见

    襄阳,隆中。

    不同与大汉国内的大刀阔斧的整治吏治,处山峦之中的隆中颇是宁静。天空中洒着小雨,几间屋舍连成一起的庭院,坐落于幽静的竹林之中。

    诸葛亮靠在胡椅上坐在屋口,望着天空中淅淅沥沥的小雨,听着屋侧儿孙的朗朗读书,颇是惬意。

    只可惜这样的生活没有早来几年,如今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,常腹部隐隐作痛,一旦思虑过久,头也疼得不行。不过若是早些年,自己身体健壮怎么也不会愿意回隆中生活。毕竟大业未安,安能休息!

    思虑间,诸葛亮近视的眼睛,好似看见一个人影在雨中穿行,朝着屋院而来。

    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此人的蓑衣上,雨滴又顺着茅草滴落于泥泞的地上。脚步虽有迟缓,但亦是矫健。走路间,拐杖拄地,双脚踩在泥泞的地上,口中歌曰。

    “步出齐城门,遥望荡阴里。里中有三墓,累累正相似。问是谁家墓,田疆、古冶子……”

    诸葛亮双耳一动,不由站起身,皱眉试图看清楚此乃何人,为何吟唱《梁甫吟》,身形及音色为何如此的熟悉。

    不过此人还未走近,便被守备的甲士拦下,此人高声喊道:“孔明兄,昔日隆中友人相见,为何拦乎?”

    闻言,诸葛亮嘴唇轻颤,随即喜上眉梢,笑道:“元直兄如何至此也?”

    甲士见诸葛亮认识此人,即可放行。

    徐庶拄着拐杖,笑道:“昔孔明伐凉,你我曾有约,若孔明归隐隆中,元直自当从东海之陲而来,与孔明一同于隆中耕种,弹琴作乐。今至此乃当日之言,孔明若是不悦,庶走便是。”(注一)

    诸葛亮不顾自己没有雨具,小步快跑而出,拉住徐庶冰凉的手,笑道:“来隆中,想再走,难矣!”

    徐庶挽着诸葛亮的手,笑道:“昔三十年前,你、我、崔州平于隆中探讨天下大事。今三十年后,你我垂垂老矣,却再聚于隆中,颇是唏嘘!”

    诸葛亮没有答话,而是紧紧握住友人的手,朝屋内喊道:“月英上茶,元直老友来访。且为他整理间屋,某今夜将与他同床而眠!”

    “好勒~”

    屋内,熏炉冒着热气,驱散雨季的寒冷。徐庶脱下蓑衣,换上干净的衣裳,与诸葛亮对桉而坐。

    徐庶环视屋内的布置,恍如当初一般,不曾变过。不禁回忆起了,自己与诸葛亮初识,为争辩北方局势时的面红耳赤。今日看过往,恍如过往云烟,微微笑笑而已。

    诸葛亮为徐庶倒了盏茶,说道:“上次一别,当有七、八年光景,今日再见,恍若昨日般。”

    徐庶捧着暖暖的茶盏,颇有感触说道:“上次离别后,兄当真是干了番好大的事业。光复旧都,东取荆北,可马上扩土,又可下马安民,当真不负在太公之名也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摇了摇头,谦虚说道:“元直兄所言过誉,取天下者,乃陛下也。亮不过辅臣而已,且凭亮一人,亦难有如此局面。黄权、王平、魏延、邓艾、姜维、霍弋此皆世间良才,有这些人相助,方能大汉当今之势。”

    “孔明性情,几十年未曾变过,真是乃异人也。”徐庶感叹道。

    徐庶本以为诸葛亮掌握了这么多年的蜀汉大权,心性会有自傲,却不料如今与当初一模一样未曾变过,唯一变化的就是他的年龄及苍老的容颜。

    闻言,诸葛亮扬起眉毛,开玩笑说道:“若非元直引荐,亮又岂能入此乱世受罪。且当初引荐完我与主公,便弃主公,而投曹cao,非君子也。”

    徐庶笑了笑,面露微苦,说道:“初主公败于当阳,我母不幸被曹cao所擒,庶不得已弃主公而投曹cao。如今想来,忠孝难以两全,多有对不住主公。”

    说着,徐庶抿着嘴唇,说道:“昔闻关将军身死,荆州被夺。主公出讨夷陵,兵败陆逊,后驾崩于永安。时庶常自有愧于主公,彼时庶若在,荆州未必有失也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叹了口气,说道:“世事无常,主公得才却难用才,入新野得元直,却逢兵败而使元直不得已北投。攻益州,军师士元(庞统)中箭身死。后得孝直,却又早亡。但有一人在此,大汉克天下,何必如此艰难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诸葛亮又笑了起来,说道:“话虽如此,今时来看,我大汉一统天下,当是有望。”

    徐庶把玩着茶盏,好奇问道:“孔明以为高皇帝、光武皇帝及陛下,此三人孰强孰弱?”

    在大汉展现出一统天下的能力后,不仅是蒲忠,连徐庶等士人都很好奇,刘邦、刘秀、刘禅此三人差距何在。

    诸葛亮喝了口茶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元直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徐庶思虑半晌,回答道:“汉初三杰皆非常人也,能定汉事,高皇帝能安汉室皆赖此三杰也。及光武皇帝,其多识仁智,计出于心,胜决于庙堂,破二公于昆阳,斩阜、赐于汉津,此等之事诸如于世。故庶以为光武胜高祖,而高祖胜陛下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放下茶盏,认真问道:“何言陛下不如高祖、世祖?”

    徐庶捋着胡须,说道:“陛下少年登基,虽有英武之略,又有礼贤下士之风,但论其所出之策,所决之略,故不如高祖、世祖也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又为徐庶倒了盏茶,说道:“亮倒也不同之见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徐庶看着诸葛亮,说道:“愿听孔明所言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摇着羽扇,嘴角含笑说道:“陛下未及冠,于千里之外,能感陆逊之策,东援陛下,此高祖、世祖未能所及也。时凉州之战,天降大雨,粮道断绝,陛下发陇右士族、百姓粮草北援亮军,方可破曹真,定凉州也。如此果断之风,当不逊于高祖、世祖也。”

    随着徐庶缓缓点头,诸葛亮继续说道:“时轲比能身死,北疆动乱,陛下察此乃安定北方之时,故北上复土朔州。后又设国道、尚书北台之制,由此控西北胡部。由此观之,如何逊于高祖、世祖?”(注②)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

    “且不论,大汉所行限田之制,陛下所见之所在,非一时也,常能为数代而思。此等所见,恐高祖、世祖如何能及也!”诸葛亮沉声说道:“故亮以为三帝有所强,亦有所弱,不可妄自菲薄,以示公正论之。”

    作为制度上,刘禅作为穿越者,常年会根据后世历史上的优秀制度,来改良当今的制度。不论是对郡县人事权的掌握以及对察举制度的改良,或是推行限田政策,都是思虑颇多。

    因此在时代维度上,刘禅对于制度推行确实会比刘邦、刘秀更有具远些。

    当然论能力而言,比如打仗,刘禅是真不敢和刘秀比肩,其能力也就后世李世民、朱元章能比。在拉拢人心上,刘邦的用人还真有一手,毕竟刘禅都是在吃刘邦建立起大汉朝的老本。

    “孔明高见,或当如此,庶浅薄也。”

    “不敢。”

    -------------

    一:详情可见五卷,一七十六、七章。

    ②:关于刘邦高祖称呼,在东汉颇是流行。如曹植称刘邦为高祖,诸葛亮曾称高帝

    (今天三更结束,不来点票票吗~)周府的三国:汉中祖